成都启动大熊猫“周休一日”制度落实动物福利


在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动物福利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12月22日,中国著名的保护动物场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宣布了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新措施:为了更好地落实动物福利,该基地计划探索实行动物轮休制度。根据公告,自2023年12月25日起,将对外开放的幼年大熊猫别墅区实施每周一闭馆管理。

这项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予常年吸引大量游客的幼年大熊猫更多的休息和远离嘈杂的机会。闭馆期间,幼年大熊猫的生活区将不对游客开放,让这些国宝有充分的时间休养生息,享受一个没有外界打扰的宁静环境,从而促进它们的身心健康。

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长期以来,幼年大熊猫由于其可爱的外形和天真无邪的行为,总是成为游客们争相观看的对象。然而,持续不断的游客活动对幼年大熊猫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少影响。过度的人类关注有时会引起它们的紧张和不适,这不仅影响了它们的正常行为模式,也可能对它们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障大熊猫的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此次的闭馆举措,实际上是一种对动物福利的进一步实践。通过实施轮休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动物因过度接触游客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保障其拥有更为自然和舒适的成长环境。

这一措施的落实,也引起了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许多游客表示,虽然实施轮休制可能会对个人的游览计划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对大熊猫和其它动物福利负责任的做法。大家普遍认为,应该给予动物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然行为,而不是不断地打扰它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专家指出,不仅大熊猫,其他动物园内的动物也应受到类似的关怀。动物福利不仅意味着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更包括为动物创造一个与天性相符、尽可能无干扰的生活环境。因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这一尝试,可能会激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实践,推动其他动保机构也相应改进管理方式,真正将动物的福祉放在首位。

对于未来将要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游客,基地方面建议大家根据新的闭馆安排,合理规划行程。对于期待已久、渴望一睹大熊猫风采的旅行者来说,尽管可能需要调整计划,但也是对这些可爱生灵的一次关爱之旅。随着新措施的实施,人们期待能看到更加健康、快乐的大熊猫,与游客们相会的时刻,将变得更加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