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宁:一场关于写作和观察的青春对话


12月2日的午后,随着2023年的步伐逐渐稳健,深圳花地文学榜系列活动迎来了其第三场盛会。值得注意的是,年度新锐文学得主周嘉宁饶有兴致地在清平实验学校与一众读者分享她从青涩年华走向成熟写作者的经历与心得。周嘉宁,身为一个上海人,致力于英语文学翻译,并创作了多部作品,诸如长篇小说《荒芜城》、《密林中》,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基本美》、《浪的景观》等。在她的回忆中,”观察”不仅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可以刻意练习的技能。

周嘉宁将思绪拉回到小时候,细述8至10岁时候的自己对写作的初次好奇,到最终步入文字创作的历程。她提到,观察自然和生活的细节对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时候的周嘉宁喜欢在雨后花园里寻找泥土的气息,或在公园中细致描绘每一片树叶和花瓣的颜色与形态。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却孕育了她日后作品中绝妙的描写。周嘉宁表示,她在深圳发现,这座城市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观察实践机会,从家里养的动植物到小区常见的鸟类,都是观察与学习的起点。

谈及少年时对写作的准备,周嘉宁回忆,自己曾对阅读报刊《小主人报》、《我们一百万》兴趣浓厚,尽管意识到自己在绘画上服务于天赋,她却决意尝试报纸写作。在不断的涂抹、修改和创作中,她得到了巨大的快感与满足感。在《青年报》担任学生记者期间,她所做的每一次电话采访准备,都像是在现如今写小说时的准备工作。至高中时代,她从文学刊物《萌芽》中汲取灵感,让自己的写作更加深入浓烈。

最终,周嘉宁总结道,写作不是一个需要少年时期做过多准备的行当。她强调,观察周遭世界和自身才是最重要的,学会观察世界不仅可以留给人快乐与愉悦,还能为文学写作和其他领域的创作积累能量。与此同时,她也提醒少年们,在任何领域,都没必要急于图成,而应该珍惜并享受探索与成长的过程。这场文学榜活动,不仅为读者带来了关于写作的启发,更拉近了代际间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与交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