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张锐12月9日报道,位于广州南沙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同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的郑永年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发言指出,中国未来的成长必须越过“中等技术陷阱”这一重大挑战。郑永年提出,这一概念是他与其研究团队在近年基于历史工业化发展得出的理论,认为任何希望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都需要完成持续性的产业升级。
郑永年进一步分析,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期间将面临许多艰难的挑战。在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与全球现代化国家人口不足10亿相比,14亿中国人的现代化道路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他称,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然取得突破,领先发达国家,但总体而言,中国在民生经济领域仍处于中等技术水平,这从中国缺乏原创“0-1”技术和产业链“3-7”水平的现状可以反映。
论及制造业,他提到美国位居第一梯队,而日本、欧洲紧随其后,中国则位居第三梯队。针对当前时代的大变局,郑永年关注到,中国可能面对如技术被他国控制、“系统脱钩”以及中等技术水平可能固化的风险。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他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美国模式以互联网公司为驱动力,展现出明显的攻势,并缺少及时的监管;欧洲更注重防御性政策,强调规则制定;而像新加坡和越南这样的亚洲经济体实行全面开放,有限管理。
尤其提到人工智能领域,郑永年指出这几乎成为美国公司间的竞争场,也反映出中国在数字经济竞争中的强势位置。对此,他认为如果中国能制定有效政策,不仅能够追赶美国,并且可能对其构成一定的挑战。郑永年对于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持有担忧,他认为这对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具有潜在的危险。
他最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当积极利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优势,加快创新步伐,在推动广东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发展中,致力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至全国的国家数字发展模式,引领中国数字经济走向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