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消息,一条微博话题”原来茶位费是可以拒绝的”悄然走红,并迅速引发网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悉,在众多餐饮娱乐场所中,所谓的茶位费、餐具费和开瓶费成为了不少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的额外支出。然而,市场监管部门明确指出,这三者事实上是餐饮行业中的“消费刺客”,消费者完全有权利选择不支付这些费用。
除去这三费,消费者在餐厅、KTV等地时还常常会遭遇各种”霸王条款”,比如禁止自带酒水、设定包间最低消费和不允许外带食物等等,这些霸道规则无形中捆绑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加重了他们的消费负担。法律专家指出,这些所谓的”霸王条款”实际上是商家单方面设定的,意图逃避法律责任和减轻自身义务的不公平行为,如”本店享有最终解释权”、”不退预付款”、”退团不退费”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在消费者权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于这些悄无声息的”陷阱费用”,法律也给予了应有的规范和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家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不明费用,不能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迫使消费者为本不需要的服务买单,更不允许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在消费过程中或最后结算时收取额外费用。
因此,消费者在面对餐饮娱乐服务时,应当提高警惕,明辨是非。在被额外费用困扰时,可据理力争并拒绝支付。对于商家的不合理要求,消费者不妨依法反击,维护自身权益。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也应密切关注消费者的反馈,及时整治市场中的不正之风,打击一切形式的不公平交易行为。
故此,面对复杂多变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当擦亮眼睛,识别真伪,对抗不合法的商业陷阱。借助法律的武器,不让任何形式的“消费刺客”侵害我们的钱袋子。而商家方面,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公平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共同营造一个清新透明的消费环境。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并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