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企业面对复杂局势选择撤离中国市场,但PC行业巨头戴尔的战略转移却格外引人注目。早前,戴尔被指有计划从中国撤资撤产,并有详细的时间表和策略泄露,这一消息在市场和消费者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震动。据了解,戴尔计划于2025年在中下游供应链中除去中国大陆制造影响,可谓在“去中化”道路上一马当先。
具体策略包括在2026年起逐步减少零件采购,到2027年实现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不含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一决策来得顶其不易,毕竟戴尔在中国市场上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市场更是对戴尔的全球营收贡献甚巨。
然而,近期情况对戴尔并不乐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戴尔PC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暴跌,第一季度下降45%,第二季度更是下跌52%,市场份额仅剩8%,被国内厂商华为等超越,市场地位岌岌可危。在服务器市场上,戴尔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市场份额降至不足5%,而国产品牌如浪潮、新华三、中兴等更受欢迎。更为沉重的是,在最新的季度财报中,戴尔的收入同比下降12%,其中PC业务更是下滑11%。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戴尔对于“退出中国”的传言保持沉默,但随着形势发展,公司似乎不得不出面澄清。2023年11月24日,戴尔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自己进入中国市场25周年的庆祝活动。在此期间,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公开对此前的“去中化”传闻进行了回应。她明确地表明,公司并未发布任何相关“信息”或“评论”,且一向不对“谣言”发表评论。她指出,一些无中生有的传闻被误解,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
吴冬梅进一步强调,中国市场是戴尔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牢不可破。事实上,戴尔在厦门、成都和昆山均设有大型生产基地,供应全球市场。特别是厦门和成都的工厂是戴尔自营,殊为重要,戴尔更是2023年厦门第一大以及成都第五大制造业企业。
总体而言,尽管市场竞争和范围变动不断给企业发展带来挑战,但戴尔似乎表明了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在可能的将来继续取得成就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