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曾在1985年差点儿在一场空难中丧命。当时他在空政话剧团工作,生活单调乏味。机会来了,香港导演方翔来大陆拍摄武侠片《大漠紫禁令》,选中了濮存昕担任男二号。剧组前往乌鲁木齐取景,此时飞机出现故障,起落架放不下来。机舱内一片哭叫,许多人开始写遗书。幸运的是,十几分钟后起落架终于放下,大家逃过一劫。那年,濮存昕28岁,首次“触电”拍影视剧,历经8个月拍摄,赚得400元片酬。这部电影于一年后上映,评分仅6.7分,并被评为当年的第六差影片。
那个年代,拍电影被认为比演话剧更有档次。不久后,濮存昕迎来了更多的机遇。1987年,大导演谢晋筹拍《最后的贵族》,本已定下一号男主角,但因对方为央视主播,不能参演。于是,谢晋钦点了濮存昕。虽然合作不顺,林青霞由于政策限制只能退出,由潘虹取代,但濮存昕与林青霞在上海的短暂相处让他至今难忘。
这部电影在美国拍摄的经历,让初次出国的濮存昕见识到“美国的专业演员也不过如此”,大增自信心。拍摄期间,正在纽约大学电影专业在读的李安曾前来跑龙套,虽然最后被剪掉,但多年后整个剧组未曾料想到这位龙套演员日后会如此辉煌。
濮存昕真正“爆红”是在1995年,他在电视剧《英雄无悔》中饰演高天,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之后,他的收入也迅速提升,拍摄这部剧他赚得12万元,这笔款项足以在当时被称作“天价片酬”。用这些钱,他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虽然是辆问题重重的二手车。
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但生活中濮存昕却颇为尴尬。当时,他还蜗居在空政话剧团分的一套平房里,条件极其简陋。为了改善生活,他在五环外购买了房子。然而,他还是接过不少“烂片”,赚取片酬。他坦言自己作为年轻演员,当时的想法是“一个晚上能有千万的观众”,因此不拘片子的质量高低。
虽然濮存昕为了挣钱频繁拍戏,不免引起非议。但他认为,重要的是生活要富裕,要过上好日子。不久之后,他还尝试接拍商业广告,第一个广告便是日本的一个电器品牌,报酬为10万元。
转眼来到1990年代中期,当时社会观念较为保守,对明星拿高片酬颇有微词。一次开会中,一位记者公开质疑濮存昕是否“暴发户”,这让他十分尴尬。从那以后,他也逐渐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开始投身慈善事业。
2003年,濮存昕当上了人艺副院长,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认为,这是从热闹中回到冷清,开始以新的心态面对人生。他还希望成为“学者型演员”,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练习书法,以弥补年轻时未曾获得的知识。
濮存昕的父亲——苏民(原名濮思荀)也是人艺资深演员,有意思的是,苏民对濮存昕的认可并不多。演艺数十年,获奖无数的“国民大叔”,父亲只在2012年看完《天鹅之歌》后夸过他一次。然而,这些艰辛和严厉,也成就了如今的濮存昕,一个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