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火锅》:生活与情感的烹调艺术


清晨的天刚蒙蒙亮,女主欧仁妮在菜地里采摘新鲜蔬菜,用小刀削去皮壳,露出白嫩的根茎,清脆的咬声让人垂涎欲滴。几句简单的台词交代了角色的姓名:女主欧仁妮、男主多丹、女仆维奥莱特,以及今天新来的女仆外甥女波莉娜。他们正在为一顿大餐忙碌着,围绕一张形似长桌的大灶台,将食材做出各种花样:将炒过的蔬菜和处理好的鲜鱼一起炖煮过滤出浓汤,焯过的龙虾泡冰水剥壳,雄鸡冠炒制后淋上白酱做成法式酥盒,小牛腰肉先煎后烤,冰淇淋甜品浇上燃烧的红酒激发独特风味。

这便是《法式火锅》的著名开场——长达20分钟的烹饪戏,由数个长摇镜头组成。没有背景音乐,只有餐具碰撞声、脚步声,以及窗外的鸟鸣声。一切都极其生活化。此时,观众对于这几位角色还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也不明白这一顿大餐是为谁准备的。就这样,观众静静地看着他们的忙碌,仿佛无意中闯入了这个家庭某一天的日常生活,只能从角色间零星的对话、默契的走位、熟练的动作中摸索出神秘的人物关系。

导演陈英雄从影片一开始便挑战观众的耐心与口腹之欲。整部影片没有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也很少有吸引人的剧情钩子,只是平淡地讲述男女主如何做饭、吃饭、相爱、离别。所以,很多人会将这部电影看作一部美食纪录片,甚至质疑为何戛纳会将最佳导演奖颁给这样一部“小清新电影”。但如果认真品味下去便会发现,那些烹饪镜头背后潜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流动。

男女主的对手戏大多在厨房和餐桌上,食物成为他们的语言,一起做饭则是他们的交流过程。在长达20年的合作烹饪与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变得亲密无间、心灵相通。

其中有一场戏格外突出食物与人的联结。多丹以“美食界拿破仑”的名声受邀赴宴,并享用了亲王提供的各种招牌好菜,一顿饭吃了八个小时。然而,多丹却将其形容为看似精彩实则混乱,过于堆砌食材而没有考虑食客的口感,暗示着亲王对多丹不过是炫耀而缺乏心意。

女主欧仁妮则通过食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她鲜少与他人对话,宣布婚讯的聚会也是由多丹全程发言,虽有不同想法却没有当众表达。然而,当她精心烹饪完一顿大餐后,食客们感谢并邀她同桌分享时,欧仁妮却说“我已经通过菜品和你们聊过了”。她更愿意与能真正品味她菜肴的小女孩波莉娜聊天,从厨艺传承到厨师帽的来源,因为波莉娜是少数可以理解她用心的食材之人。

尽管影片以男主多丹的视角展开,欧仁妮的角色同样塑造得十分用心。她对厨子和妻子称呼的区分,以及对房间的重视,表露了她的主体性。多丹每次找她都需要敲门,开不开门由欧仁妮决定。偶尔,多丹还会抱怨“开门的次数比不开的少”,甚至欧仁妮拒绝求婚的理由是“一旦结婚,我再也不能关上那道门了”。甚至在接受了多丹的求婚后,欧仁妮也只是看了一眼多丹希望她搬入的主卧,便微笑拒绝,选择回到自己房间。她活得自由而坚定,忠于自己的心意。

影片极为考究的视听语言,导演陈英雄的镜头调度和光影效果都美得如同油画质感。某个特别喜欢的镜头,上一秒是欧仁妮幸福微笑,下一秒镜头骤然跌入昏暗的清晨室内,跟随多丹跌跌撞撞走向女仆房门。女仆跑出画外,镜头和男主一起停留在原地,直到他挪向女主房间才缓缓后拉,带出哭泣的女仆与欧仁妮溘然长逝的身影。这段对比强烈的运镜让人感同身受欧仁妮离世的突兀。

欧仁妮离世后,多丹再也无法复刻过去的美食,也拒绝了许多厨师。直到某天,他终于被一道新的美食吸引,走出家门追寻新的生活。当他走出家门,镜头开始缓慢环视厨房,仿佛欧仁妮的灵魂凝视着一切,时光倒流,窗边的枯枝重现鲜花。对美食的追求亦是对生活的希望,只要还有欲望,人就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法式火锅》探讨的是爱情与生死的哲学母题,是经历过生死绝望后,人们如何继续热爱生活。这远非一个单纯的“美食纪录片”所能概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