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文明情感的极致表现——虐恋及其电影呈现


虐恋,又名SM,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文明」的一种感情形式。与其他感情相较之下,虐恋并不能在动物世界中找到相似的痕迹或影子,这是因为它极其复杂,其快感不仅源自生理,更源于对某种社会规范的遵守或违背,对权力结构的模仿或解构,以及对自我的忠实或破坏。

1994年上映的《爱的捆绑》将虐恋诠释为一种表演式的情感,也是一种隆重的仪式。捆绑、皮鞭和滴蜡等华丽且著名的催情用品,展现出虐恋的表演性,把虐恋场面变成了一个微缩的舞台,主人公们在这个舞台上用肉体去临摹禁忌。由于是表演,参与者也能更加真实地展现内心。在这种虚实交织的环境中,通过表演,人的欲望得到了放飞,在看似危险却实际安全的氛围里,一切看似变态的行为都成为情欲挑逗的火苗。

2015年上映的《五十度灰》进一步阐释了虐恋双方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两种赤裸欲望:对于施虐者来说,是奴役和控制,是毫无保留的占有。而现有的文明、道德和权力结构,限制了这种绝对的控制。SM中的皮鞭象征着超越一切律法的绝对权力,轻轻扬起,轻脆落下,让人性深处的内在紧张得以释放。

1976年的《感官世界》则描绘了受虐方的心理。受虐者乐于承受痛苦与羞辱,这些感情实际上源于内心最深的恐惧。人们常常会爱上自己的恐惧,当恐惧达到一定强度时,反而希望恐惧早日降临,类似于死刑犯期待命定的子弹早日到来。而高潮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死亡的模拟,那种近乎晕厥和空白的体验,让人无法自拔。

1992年上映的《苦月亮》展示了受虐是将自己对失去自尊和自我恐惧的显性化表达。在完全无尊严地臣服于对方的那一刻,那种失控却又满足的情感令人激动。通过完全投诚于恐惧,受虐者获得了一种罕见的充实感。

迈克尔·哈内克在2001年上映的《钢琴教师》中,对虐恋特别是受虐者的心理进行精确剖析。爱莉卡从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控制了她的一切,她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唯一感受到的爱来自于母亲,而这种爱是与强烈控制联系在一起的。因对男性有天然的仇恨,她的性趣味极其低俗。影片中她在成人音像店看黄色录像,捡起垃圾桶里他人自慰用的手纸嗅,还在汽车电影院观摩做爱场面时,小便失禁。性在她眼里如此污秽,使得她必须用同样污秽的方式才能获得些许满足。

哈内克通过爱莉卡与学生华特的纠葛展示她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她渴望爱情但习惯性拒绝,也有欲望但只能通过贬损欲望来满足。当她试图与华特建立关系时,她所选择的方式是让华特虐待她,这是她的真诚,她愿意在华特面前展示她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渴望。

最终,这部电影如寒风般的冰冷透明,避免了任何廉价感伤情绪的出现,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晰却无审美意味的虚无感。爱莉卡的悲剧揭示了虐恋背后的复杂性,人类情感的深层次矛盾以及人格深处的裂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