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911》:改变美国大选的话语力量


在2004年的美国大选中,《华氏911》被视为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电影。由迈克尔·摩尔执导,这部纪录片揭露了小布什政府在2000年大选中的当选争议、与本·拉登家族的联系以及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动机。电影通过展示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悲痛和士兵们的书信,试图唤起对战争和小布什政府的不满和质疑。

《华氏911》不仅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奖,还在票房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然而,这部电影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获得商业利益或艺术成就,而是以极富情感和批判性的视角影响2004年的美国大选。一位痛失爱子的母亲在电影中念出儿子的信:「老实说,我真的希望他们不要让那个傻瓜连任」,这一句话直击人心,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

2000年大选的戏剧性场面还历历在目,民主党最终推举了有着军旅辉煌经历的约翰·克里,来对抗在军旅起步上有空白记录的小布什。克里与布什形成鲜明对比,加之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阴影笼罩,两党在安全和战争问题上的对立,使得此次大选成为全民焦点。共和党强调继续反恐,而民主党则主张从伊拉克撤军。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电影和娱乐圈也未缺席。好莱坞的众多导演和明星从年初便开始为民主党助力。从好莱坞富豪罗恩·伯克尔的比弗利山庄豪宅中举办的募捐活动,到出现在反布什广告中的知名影星,好莱坞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迈克尔·摩尔毫不避讳地展示他的政治倾向,尽管他对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并无好感,但更希望看到布什从白宫搬出。

尽管《华氏911》在全球取得了近两亿美元的票房,但其对大选的直接影响却远不如「快艇老兵寻求真相」这样的组织发布的那些指责克里的广告。摩尔在2000年大选中为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拉票,然而纳德只拿到2.7%的选票,错过了影响大选结果的机会。为了不再分裂左派选票,摩尔在比尔·马赫的脱口秀节目后台向纳德下跪,恳求他不要再参加竞选。然而,尽管摩尔付出巨大努力,小布什依然赢得了2004年大选。

摩尔对布什的不满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总统大选,并在《华氏911》中以他的方式表达。但十多年后,面对2016年的大选,摩尔选择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政治表达,他上演了自编自导的独角戏,虽然收获了大量负面评论,但他精准预测到川普将会赢得大选。在他看来,2016年的大选并不是2004年的重演,而是2000年在另一种形式下的再现。

通过《华氏911》,我们见证了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这么关键的选举年。电影揭示了政治活动背后的复杂关系,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民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随着时代的变化,摩尔和他的电影也在提醒着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政治话语和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和反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