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持刀伤人案件引发舆论风暴:社会正义与暴力的边界在哪里?


6月24日下午,苏州爆发了一起严重的持刀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周某某手持利刃,对一对日本母子以及试图制止行凶的中国公民进行了残酷袭击。这起恶性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吉林省吉林市发生的类似案件。

6月10日上午,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同样出现了一起持刀伤人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某某因走路与一名外籍人士发生碰撞,竟然恼羞成怒,拿起锋利的刀具,对该外籍人士及其3名同伴,以及上前阻止的中国游客实施了袭击。

这两起事件令人震惊,虽然地点不同,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在公众场合、持刀行凶、涉及外国人和中国人的无差别袭击。更加让人惊愕的是,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反应如出一辙。苏州的案件由于涉及到“世仇”日本,舆论更加激烈。

一提到日本,一些网民立刻变得极为亢奋,隐藏在键盘背后高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口号。一些极端言论甚至公开支持凶手的行为,有人提出“给凶手发锦旗!”、“杀光国内日本人!血债血偿!”等咄咄逼人的言辞。有部分人甚至称凶手为“英雄”,问到底是哪位“英雄”干的。

这样的社会现实极为魔幻:一个揣着刀在公共场合行凶的人,居然能收获部分人的欢呼。上级机构不得不忙不迭地出来解释这是一起偶发性事件,以避免肆意的过度解读。然而,极端言论的传播者们平时打着爱国的旗号,在关键时刻却往往为国家添乱,企图将事件描绘成专门针对日本人的行动。

鲁迅曾言:“强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在这起案件中,不存在所谓的中国人、日本人的身份区分,只有手持利刃的罪犯和无辜的普通人。公众不应因袭击目标的国籍而对凶手的行为进行道德高地上的褒贬。

公然为行凶者助威、为血腥与暴力呐喊,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自食其果。对无端暴力行为的纵容会威胁到每一个人的安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当社会到达这个地步,不仅外国人会避之不及,我们自己人又能逃到何处去?

这起事件不仅是对社会治安的警示,更是对公众理智与道德底线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暴力,呼吁法治与社会公正,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理性的公共空间。这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保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