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上映,重温战火中的教育传奇


6月22日,广东迎来了粤产纪录电影《同学们》的上映。这部电影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南教育为背景,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时,以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华南学校,为延续教育火种,冒着枪林弹雨毅然迁至粤北,并在恶劣条件下坚持办学。本片展示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华南地区涌现出的众多优秀学者和人才,诸如中科院院士黄本立、叶叔华,国际知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以及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等。

这段历史能够被成功发掘和记录,与广东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在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段历史通过华南教育研学基地等平台得以广泛传播。电影《同学们》的灵感正是源自2020年凤凰卫视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烽火逆行——抗战中粤北华南教育史全记录》。在《凤凰大视野》栏目播出后,这部纪录片取得了广泛好评,成为了电影《同学们》的制作基础。

电影的总制片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兼电影台台长黄海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同学们》从资料搜集到拍摄完成耗费了三年多的时间。黄海波称,“这是凤凰卫视电影台的第一部作品,延续了凤凰卫视对纪录片的高标准追求。”

黄海波出身于中国传媒大学,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他提到,连他这样长期生活在香港的人,对于粤北这段历史也知之甚少。他惊讶于这段教育历史竟然未被更广泛地传播,而当他了解到这段历史的珍贵价值后,便希望通过电影将其展现给更多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广东的文物研究机构、历史机构和档案馆都在努力保存与发掘这些珍贵的史料。黄海波希望通过《同学们》这部电影吸引更多人前往粤北,了解那里的历史与魅力。黄海波自身也从电影制作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关粤北的知识,他提到了丹霞山就在粤北,但他至今未曾亲身前往。

在香港岭南大学与凤凰卫视共同举办的《同学们》观影会上,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教授强调,电影不仅展示了抗战时期艰难的办学故事,还让岭南大学的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学校历史,让学生以作为岭南人为荣。如今,岭南大学已经成为亚洲知名的博雅学府,积极推动教育的国际化与合作发展,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影拍摄过程中,黄海波要求演员们必须将那些坚守教育火种的学者们的优雅、智慧、淡定和笃定展现出来。在战火中的他们宁愿放弃国外的荣华富贵,携书本和知识返回祖国,与战火同行,坚持教学。他们的精神不仅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对如今浮躁社会的一种启迪。

《同学们》不仅全方位重现了战火中的历史,更深刻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及台湾的教育根脉。电影展现了很多老师在抗战期间的辗转经历,揭示了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繁荣的基础。通过这种历史的挖掘与传播,黄海波希望能激发年轻一代寻找内心的笃定,走向正义与真理。

黄海波认为,这部电影讲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时代中的选择”,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尤其是青年人深思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和选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