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对峙事件刚刚结束,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立即为日本和菲律宾站台撑腰,向中国发出强烈警告:如果中国不想船只被击沉,就必须选择主动后撤。这表态再次引发了对南海紧张局势的关注。美军司令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度和底气究竟从何而来?解放军又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在近期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对峙中表现不佳,结果不尽如人意。此结果让美国感到不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重申《美菲共同防务条约》,明确表示支持马科斯政府。紧随其后,美国军方高层也不甘示弱,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组建一支新的“濒海战斗群”,旨在保护日本和菲律宾,同时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利益。
史密斯表示,这支新部队将在未来几年内部署在关岛,并成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一支核心地面作战部队。虽然他没有透露新部队的具体信息,但明确指出这支部队是专门针对中国组建的。史密斯宣称,如果亚太地区爆发军事冲突,这支部队将以高速机动的方式部署在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亚太岛礁,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远程探测和火力打击的支持。他扬言,如果解放军不按照美国的要求结束战斗,美军将通过发射导弹等手段击沉解放军的水面舰艇。
史密斯的大胆表态显然意在显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但也不乏夸大之嫌。从当前情况来看,史密斯显然低估了解放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远程火力打击能力,继续以20年前的眼光看待如今的解放军,未免有些不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濒海战斗群”实际上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改革的产物。为了避免在未来被美国陆军取代,在前司令伯杰的指导下,美国海军陆战队组建了多支濒海战斗群。这些部队与以往主力不同,放弃了大部分重型装备,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灵活机动部署,利用新研发的反舰和防空导弹对敌方进行打击。同时,美方认为,通过分散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确保己方的战场生存能力,从而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优势。
然而,这种新型战术能否真正奏效仍然是一个疑问。许多军事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一方面因为美军从未在游击战等类似战术下有过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在现代化战争中,这种战略能否有效执行也存疑。此外,这支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也存在问题,特别是在缺乏足够运载工具的情况下,军事行动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最为重要的是,解放军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区域反介入作战系统,从远程巡航导弹到各种类型的无人机,足以应对美军新型战术。美军“濒海战斗群”若在战争中动用,反而可能面临被歼灭的风险。这一切显示,中美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亟需通过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