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楼死亡的剖析》撕开了婚姻与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将男女之间的私密关系拿到道德与法律的层面进行公开质询甚至审判,在中国上映后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只想爱你》和《对你的想象》这两部在北美大热的浪漫爱情片,在中国观众这里却被打了低分。例如,《对你的想象》在豆瓣上的评分仅有5.9分。再加之去年《消失的她》《燃冬》《鹦鹉杀》等“反爱情”影片的集中出现,中国观众是否越来越相信“爱情已死”?
其实,早在十年前,好莱坞便已开始唱衰爱情,《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主流电影媒体纷纷公开宣告“浪漫喜剧已死”。对此,《环球银幕》当时也有过一篇专题分析。作为“爱情死亡”的见证者,让我们来还原并剖析这个“死亡现场”。
近十年以来,好莱坞媒体一直感叹浪漫喜剧片的式微。浪漫喜剧,英文为“romantic comedy”,乃是爱情片最经典、最源远流长的亚类型。80后、90后观众对这个类型也不陌生。这类影片简单而言就是“真爱克服一切障碍,最终在一起”。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时通常是欢喜冤家,彼此嫌弃,但观众一眼便知他们是天生一对。电影人对这个类型有极深情结。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上世纪30到50年代,浪漫喜剧非常高产,包括《一夜风流》《罗马假日》和《龙凤配》都堪称经典。
有趣的是,经济萧条时期浪漫喜剧反而更受欢迎,它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还能打破阶级壁垒,让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男女主角最终终成眷属。浪漫喜剧被称为现代童话,不仅因为主人公都是俊男靓女,更因为它能抚慰大众,缓解焦虑。50年代到80年代是浪漫喜剧的真空期,随着反主流文化和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好莱坞两性故事大多以男性精英主义的性喜剧为主。直到90年代,我们熟悉的通俗浪漫喜剧才回归,如《西雅图未眠夜》《电子情书》《诺丁山》等继续热映。
然而,到了2010年后,浪漫喜剧的产量再次明显减少,《阿凡达》上映,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一个大IP、大视效、大宇宙的年代。大片厂们在尝到高成本制作的甜头后,减少了对中小成本爱情片的关注。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变迁,浪漫喜剧中的性别关系和陈旧设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像《漂亮女人》这种现代灰姑娘故事,被认为物化女性、三观不正。即便是看似无害的《电子情书》也受到批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故事的发生,对女性并不公平。
#MeToo运动兴起后,女演员们纷纷努力营造独立自我的形象,少有人再把出演浪漫爱情片作为职业生涯的目标。当红的演员如艾玛·斯通、玛格特·罗比、赞达亚,都避免成为“美国甜心”。现如今,如果带着今日的性别视角回顾过去的浪漫喜剧经典,很多电影都无法经受住拷问。即便是曾被奉为经典的电影,如《电子情书》,也能引发对女性在职场上角色的质疑。
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及多样化的认识日益增强,好莱坞对待爱情电影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爱情电影常常选择以阵痛作结,例如《爱乐之城》呈现了现代爱情的复杂性,甚至以一个“不圆满”的结尾为传统的爱情故事带来了意难平的色彩,反映了当今的主流爱情叙事——女性要在追求事业与家庭之间寻找平衡。
不仅如此,现代电影更多探讨亲密关系的多样化及其复杂性。例如,《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和《不要见怪》等影片,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异性恋爱情,而是扩展到更广泛的亲密关系。由此可见,亲密关系已不再以婚姻和爱情为唯一标准,亲密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现代电影新的关注点。
尽管如此,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依然存在。在好莱坞浪漫喜剧沉寂多年后,《只想爱你》等影片因其大胆的情欲表达而备受关注。这类影片虽然遵循传统的浪漫叙事,但也试图与当前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对话。
总之,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时代,爱情电影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爱情不再存在,而是人们对爱情的认知与表达方式正经历转变。这不仅反映在电影中,也体现在我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期望上。就如同那句经典的话:“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但依然选择热爱生活。”认清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依然选择相信爱情,这便是现代爱情电影给予观众的最大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