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结束了。在这个内卷严重、学历贬值的时代,高考在大众心中依然与通往更好未来的机会紧密相连。教育机会本身十分珍贵,特别是对于一些从未受过教育的人群。近期,短视频平台上的“扫盲班”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教育的价值。这些扫盲班通过视频或直播,教粉丝们识字,鱼叔看得五味杂陈。
对于能够读写的人来说,我们可能难以想象文盲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难以开展,如果没有家人朋友在身边,连发消息都成问题,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心中的苦闷。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文盲中女性占比惊人,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女性们“做梦都想学写字”。幸好现在有了网络,她们多了一扇自我表达和获取信息的窗口。
但更让人思考的是,在过去足不出户被迫文盲的年代,女性如何与外界交流?她们又是如何纾解困顿并在后人面前留下自己的痕迹?正在热播的纪录片《密语者》回答了这个问题。策划制片是鱼叔之前提到的汪涵,该片曾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短名单,展现了令人震撼的手法。
《密语者》聚焦于“女书”——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特殊文字。女书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专属于女性的文字,字形斜菱形,秀美修长,富有力量感。女书主要由湖南江永等地的女性使用,然而这些女性基本都未上过学,是主流社会中的“文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传承人少,女书的延续面临着巨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女性议题的讨论增多,女书也获得了一些关注。但女书的相关影视作品并不多。李冰冰曾与全智贤合作拍过一部《雪花秘扇》,但那已是13年前的作品,豆瓣评分也仅有5.8。因此,《密语者》作为一部入围奥斯卡短名单的纪录片,不仅复兴了“女书”的热度,还填补了相关话题的影视空缺。
然而《密语者》绝非一部简单的科普纪录片,而是通过两位与女书有关的女性,展现了她们与女书缠绕的生活。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多“面目可憎”,让人观感上十分不适,但这种震撼正是源于对现实的忠实再现和批判。影片中,最年轻的女书传承人胡欣在展示女书书法时,常被男游客打趣,甚至在大型活动中,她表演的悲情曲子也被改成了欢乐曲。
另一位主人公思慕,一位热爱女书的音乐教师,通过女书找到了理想中的爱情。二人虽迅速打通情感,却在面对家庭与社会传统观念时显得力不从心。影片中大量的细节展示了父权倾轧和商业化对女书真正意义的剥夺。
纪录片收尾时,女书大师何艳新的一句“你们的女书就是在跳舞,我的女书就是密室”点出了影片的核心。曾经的女书是女性在苦难中自我表达的形式,字字泣血。而今,许多女性仍在奋力挣扎,通过这段遥远的历史遗迹,寻找到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
女书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是因为内在的生命力和女性苦难的共鸣。无论是直播间的扫盲班,还是影片中的女书传承人,这段特殊的女性历史都在昭示:被压抑的女性声音不会消亡,它们总会找到表达的出口。正如近期女性议题的广泛讨论一样,未来会更加光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