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2届香港金像奖的落幕之际,演艺圈掀起了一场关于影帝梁朝伟的巨大讨论。梁朝伟依靠在电影《金手指》中的出色表现,第六次把金像奖的影帝奖杯收入囊中。这一结果,却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混杂的评论和争议,网络上“不配”封王的声音甚嚣尘上。
很难相信,曾经的票房保证和实力派偶像梁朝伟的荣誉之路出现了这样的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封王之争呢?核心所在,恐怕是《金手指》这部作品本身并不足够突出。电影的豆瓣分数只是勉强及格,让不少人提出了质疑。
尽管如此,梁朝伟在片中的表现自然不在话下,仍有他标志性的精湛演技,但比起他曾经的作品如《一代宗师》,的确难以说更胜一筹。人们纷纷探讨,为何梁朝伟在不同凡响的《一代宗师》未获奖项,却在此时凭借《金手指》赢得封王?
梁朝伟并未亲自领奖,由妻子刘嘉玲代领。在授奖典礼上,刘嘉玲对丈夫的大肆赞扬,尽管视频里梁朝伟显得谦逊,但公众的讨论还是围绕着一个问题:演技与电影的品质是否可以完全脱钩来评判?
事实上,在梁朝伟成为封王的焦点时,不少观众的注意力其实更倾向其他两位提名者。《毒舌律师》中的黄子华,和在《白日之下》中塑造的反派形象令人难忘的林保怡,都是大众心目中的有力竞争者。吴镇宇的儿子费曼甚至在网络上早早为黄子华打Call,但结果却令他失望。
提名落空的理由,可能也与香港娱乐圈的内部机制有关。一方面,黄子华和林保怡长期活跃在电视屏幕上,可能使得他们在电影圈的声望稍逊一筹。另一方面,《白日之下》的布局也被视为战略性牺牲林保怡,以确保姜大卫得到最佳男配角。如果这种推断成立,反映的将是行业内的资历观念作祟,而非纯粹的表演水准比拼。
事实上,香港金像奖与奥斯卡类似,也有着让人们凭借较少戏份夺得奖项的先例。《沉默的羔羊》中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时时刻刻》的妮可·基德曼,都是用有限的时间展现了超凡的演技,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不该获得奖项?
这次金像奖中梁朝伟虽然荣获影帝,王晶有言若自己在他的位置,可能会选择退让,将机会让给年轻一辈。这种提法并非新鲜,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谭咏麟、张国荣都曾有过不再领奖的宣告。然而,金像奖的落选与胜出似乎在不断重现一种业内非官方的资历先行规矩,使得一些新生代的优秀作品与演员缺乏足够的声援与肯定。
诚然,当下的香港电影界正处于变革中,一波新锐导演的作品质量与创意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新生力量并没有在金像奖上获得应有的认可。金像奖的大门对新人的支持似乎正在缓缓闭合,而这对于香港电影的未来来说并非好兆头。
总而言之,虽然金像奖不能代表全部,但作为一个行业风向标,港片的复兴还需要新一代电影人走出原有模式,创作出更多令人瞩目的新作。而在此过程中,金像奖或许该思考如何为新生力量开启一扇窗,而非在沉湎过往的光辉中,逐步远离电影创新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