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语电影市场中,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即便在最初,对于这部电影的高评分态度似乎不免有些过热,豆瓣8.4的高分随打分人数激增后慢慢下滑至8.2分,这的确让人稍感意外。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华语影片之一。
众所周知,内地与台湾电影市场在近年已渐行渐远,不少内地观众对台湾电影的了解停留在资讯的边缘。然而,《周处除三害》的公映无疑重燃了两岸电影的交流之火。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台湾特色——包含黑帮斗争、迷信元素和大胆的屠杀场面,给内地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
須知,在内地电影市场,这类含有封建迷信和灰暗元素的电影几乎是无人问津,观众接受程度非常有限。不过,台湾却有一片肥沃的土壤,可以孕育出这些特色鲜明的题材。尽管不是在强调台湾的创作环境就一定优于内地,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一幅华语地区文化多样性的画卷。
《周处除三害》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的类型新颖,还在于它满足了观众对“差异化”文化产品的渴求。时隔多年,这样的影片带给大家极为罕见的黑帮和cult元素。内地大众迎来了一次有别于传统主流影片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而影片的热度并非空穴来风,网络上关于影片中精彩片段的讨论、对故事背景的深入分析,以及观众对于电影中涵盖的传统文化要素的好奇心,无一不在为影片的传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观众们似乎已经忘却了曾经香港和台湾电影带来的震撼,如今这部电影的出现,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回溯和新的启迪。
对中国内地市场而言,《周处除三害》的上映是一次丰富电影类型的尝试,也是对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建和提升。如果它能引导观众认识到华语电影的多样性,无疑将对电影工业以及文化传承有着长远的影响。
那么,让这股清流继续在华语电影市场中流淌,让《周处除三害》在点燃观众热情的同时,也点亮两岸电影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