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电影引发社会法治正义深思


“法不许让步于非法”,“法律不仅是冰冷的逻辑”……电影《第二十条》自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提问,最高检察院再一次提及《第二十条》,并强调公平正义是司法的核心与生命。

该影片灵感来源于诸如昆山反杀案等真实社会事件,通过电影艺术的形式把一个个陌生的法律条款转换成了观众既熟悉又感同身受的故事。这种转换不仅成功让电影走出了专业领域的圈子,更在大众观念中引发对正义的共鸣。

长期以来,《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条文并未得到广泛适用,一度被认为是一条“沉睡的条款”。而电影通过具象化的叙事让这一争议话题变得更加直观和人性化,用艺术手法显现了背后的法律和情感冲突。

在司法系统中,常常会提到“朴素的公平正义观”这一观念,这种公正观念强调简单和直接,“公平正义在于人心”,符合大多数人的通识认知。在正当防卫这一议题上,我们的法律不应该苛责那些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而采取防微行为的人,而应该更多地从被防卫者所处的情境出发去综合评估。

影片中的基层青年检察官韩明,通过角色的转变,深刻体现了司法观念的变革。从开始机械的依据时间顺序处理案件,到最后直击人心的辩护,展示了法律应该让犯罪的成本提高,而不是让正义的代价增加。

让公平正义不仅存在于口号中,还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每个案件处理中,这就需要司法不仅要公正,更应注重效率与效果,因为延迟的正义是不完整的正义。电影中的角色郝秀萍面对绝望的选择就反映出这一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第二十条》并不是简单的电影作品,它透过每一个案例、每一个细节,将“公平正义”这四个大字贯穿始终。无论是审查、撤案,还是对错误裁判的抗诉,均体现出司法领域内的明确立场和应有的温度和力度。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那样,只有在法律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委屈一个好人的情况下,社会正义才能真正实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