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英博物馆本周最新发布的审查报告,该馆有2000件未展出藏品失踪、被盗或者受损,一些藏品的部件甚至被当成废品出售。博物馆的安全管理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舆论和国际关注。
这些罕见藏品的失窃,让本已因保管众多海外文物而备受争议的大英博物馆更加身处漩涡。被盗的藏品主要涵盖希腊和罗马展厅里的珍稀宝石和珠宝,多数为”未登记在册”的珍贵物品。在1500件失踪或被盗物品中,仅有351件得以被找回并归还博物馆。
被盗并受损的不仅是藏品,还包括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大约有140件藏品被工具划出痕迹,进而影响了它们的完整性和研究价值。更糟糕的是,大约350件藏品中的部件,例如宝石的金座等贵重部分被窃贼取走。馆方为此发声明强调,从这些藏品中取出的部分绝大多数很可能已无法找回,因为它们或已被当作废品售出。
大英博物馆的管理层对此事件表达了强烈的自责,并有负责人为此引咎辞职。今年8月,馆长菲舍尔宣布了辞职的决定,并承担了对先前未能充分调查藏品流失事件的责任。不久后,副馆长威廉姆斯亦跟进辞职。据了解,博物馆自2021年起就有被盗窃的怀疑,但初步的调查结果却草率地得出“查无实据”。然而,英国警方对于这一失窃事件的调查也显得异常缓慢。
此事件的曝光激发了许多国家对大英博物馆藏品归还的要求,尤其集中来自希腊、尼日利亚、埃及等地。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莉娜·门佐尼强调,希腊长期以来要求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石雕,而此次失窃事件只会使得希腊方面的要求声音更高。埃及的考古学家哈瓦斯称这是一次“全球性灾难”,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文物。
公众对于此次事件也有激烈反应,有网友讥讽博物馆“贼喊捉贼”,指出许多珍贵展品原本就是从其他国家掠夺而来,此次再次被盗似乎只是宿命循环。一些观点更为尖锐,认为博物馆的收藏活动本身就与盗窃行为无异,博物馆应当对此做出反思和相应的文物返还措施。
大英博物馆的丢失事件不仅引起了国际上的法律与道德争议,更彰显出全球重要文化遗产保护的脆弱性。面对如今的危机,大英博物馆不仅需要快速弄清事件的真相,同时也要思考其长期面对的文化责任与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