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米价高企,中国”粮食客”跨国贩卖盛行


最近社交媒体引发了一阵热议,一件平常的社会新闻——乘客携带粮食乘坐国际航班——在网民中掀起了波澜。事件发生在青岛机场,一名携带过量粮食的旅客在前往韩国的登机口被工作人员拦截,由于超重,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拖延了航班。然而,引起公众兴趣的是,该旅客的行李中装满了真空包装的粮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据了解,这位携带粮食前往韩国的乘客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有组织地进行着一种特殊生意,将粮食从中国带到韩国出售。这种状况最初主要出现在有大量飞往韩国的青岛胶东机场,并渐渐扩展到北京大兴机场等地。威海等地的网友透露,早就有商贩作为”粮食客”进行类似的行为,每日携带大量粮食飞往韩国。

“粮食客”为何越来越盛行?原因在于经济效益。目前,由于韩国大米售价昂贵,零售价格每公斤高达3.41-6.24美元(约24.3-44.4元人民币),几乎是中国大米价格的三到四倍。而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机票价格却非常便宜,最低仅需380元。

探究韩国大米价格高涨的背景,不难发现韩国粮食种植的变化。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韩国大米产量比去年减少了1.6%,总产量为370.2万吨。过去几年,韩国大米产量一直维持在350万吨到375万吨之间,显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稻谷种植面积减少,今年稻谷种植面积同比下降了2.6%,创1975年以来新低。

此外,韩国人均食用大米量也持续减少,1980年时人均年消费量为132.4公斤,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首次跌破60公斤。根据韩国统计局的报告,2022年人均大米消费量仅为56.7公斤,这是自1963年开始年度调查以来的最低值。《韩民族日报》曾报道,大米消费量的减少是一种趋势性变化,未来预计每年还会减少2%。

由于韩国政府鼓励农民种植其他作物,如大豆和小麦,以增加粮食的自给率,韩国农民种植的小麦预计将达到40年来最高值。同时,随着单户居民的增多和老龄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大米消费量自然下降,而这些因素再叠加上疫情期间居家料理饭菜的需求,导致大米消费量下降的趋势略有放缓。

但如果这样的减少趋势持续下去,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韩国可能面临危机。2021年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为44.4%,饲料用谷物自给率仅有20.2%,尽管大米自给率高达92.8%,小麦自给率却只有微不足道的0.8%,大豆也仅有3.6%。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不得不认识到,韩国正在经历一场粮食消费模式的变革,这无疑将影响其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国际粮食贸易的走向。而中国的”粮食客”或许正是这一变革下意想不到的产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