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流肆虐,黄河封河迟于以往—专家分析冬季寒潮变化趋势


近日,影响今年秋冬季交接的新一轮强冷空气扑面而来,将今冬以来最为凶猛的寒潮送至我国大部地区。就在14日,这场寒潮引发了中东部地区一次大规模的降雪天气,降雪强度达到了高峰。据悉,不仅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强降雪,还伴随着剧烈降温和广泛的冰冻现象。

交通运输部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发布消息称,由于持续的降雪和降温,以及路面结冰影响,截至15日下午3点,全国有13个省区市191个公路段实施了封闭措施。这其中,山西、河南、内蒙古和陕西四省的公路路况受降雪影响特别显著。但随着天气情况的转好,一些先前封闭的路段已经开始逐渐恢复通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和车流量相较于前一天有所提升。

此外,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出现在黄河上,内蒙古河段在15日首次出现封河,比往年同期延迟了12天。水利部黄河委员会的最新发布指出,封冻河段位于内蒙古段三湖河口断面上游,冰封长度约为四千米,封河时的流量达到717立方米每秒。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未来一周内气温将持续维持在零下14摄氏度以下,预计黄河流域的冰凌状况将持续。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宁蒙河段已经有超过31天的流凌时间,比多年平均要长18天。他指出,近期强寒潮的影响导致黄河流域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也较长。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冬季天气有何发展趋势?尽管此前有”暖冬”的预测,但当前这股寒潮不只覆盖范围广,强度亦非常强烈。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对此进行了解读。他提出,在冬初,寒潮和冷空气是中国主要的天气现象,伴随着显著的降温过程。本年度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期。

步入明年1月和2月,东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新疆北部、青海南部和西藏等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强降温和强降雪天气。而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则可能遇到阶段性的低温及雨雪冰冻天气。尽管如此,专家认为发生类似2008年初的持久、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概率较小。整体而言,黄河委员会建议沿黄各省区水利部门加紧应急值守,加强对冰凌期间关键区域的管理,确保水域交通安全,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封河期间的冰凌灾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