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影院推出的分区售票制度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所谓“分区售票”,是指根据影厅中座位的位置和观影效果的差异,在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票价。在业界,这一现象并非新鲜事物。实际上,自2019年底以来,国内一些大城市的电影院便开始推行这种做法。
影院如何决定分区售票的具体价格呢?票价的设定往往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影片的受欢迎程度、是否为热门放映时间段、是否在特殊厅如IMAX放映等。如在河南郑州的一家影院,特选区和贵宾区的票价分别为56.9元和61.9元,价差仅5元。在北京,一家影院甚至将座位划分为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及会员专享区等多个档次,票价相差15元。同时,有的影院充分考虑到文化扶持政策,设立了价格仅为18.6元的“文惠区”。
季节性因素也是影响分区售票的重要因素。据中南地区某电影院线总经理马琳介绍,在淡季由于上座率较低,并不会执行分区票价。但在春节等旺季,则会区分票价,以便于提前购票的观众有更好的座位选择。据统计,截止今年10月,在全国11722家影院中,有2068家开展了分区售票,占比达到17.64%。在一些一线城市如上海,24.46%的影院实施了这项制度。
分区售票是否合理?法律专家指出,此做法属于影院的正常商业行为,旨在更好地利用票房资源、吸引更多观众。不同的观影区域带来的视听体验确实存在差异,因此不同价格策略反映了它们不同的商业价值。只要商家能保障消费者有权自由选择且不受不公平限制,分区售票就是合法的商业行为。
然而,电影业内人士也提醒,进行分区售票时,应当注意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承健表示,如果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细分,高票价区域将可能更受关注,这无形中设置了观影门槛,对电影业的复苏不利。
面对部分消费者的担忧,比如影院是否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便宜票使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昂贵票,专家建议,影院定价需要提高透明度,并规范观影管理,确保不同区域的座位得到恰当使用。此外,应增强影院的服务质量和观影体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充分收集消费者和影院经营者的意见,对分区售票行为进行合理监管,严厉打击操纵票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律师殷益峰提醒,消费者拥有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在遭遇违法行为时,应要求影院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