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闻(记者吴陈幸子)在对山西临汾侯马市西里村建筑垃圾违规倾倒事件进行多方求证后,我们的记者在11月20日凌晨遭遇连串骚扰电话和辱骂短信,背后的原因引发社会关注。
11月14日,晨视频及潇湘晨报记者曾接到线索,西里村有人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该情形缺乏基本环保措施,可能对周边农田和汾河流域构成污染。记者随即联系了本地城管队和张村街道办事处以核实情况,但未有详细回应。由于相关情况尚未明晰,记者并未发布新闻报道。
然而在事件发酵一周后,记者意外收到来自临汾的陌生电话轰炸,紧接着是充满辱骂与威胁的短信。其中一名发信人自称因采访被罚款好几万,态度恶劣,并质疑记者获取其电话方式。
在第一次电话骚扰后,记者立刻将该号码列入黑名单,却于早上5点30分收到另一临汾电话骚扰。辱骂与威胁的程度甚至比之前更为严重。到了中午,同一号码又一次呼入,对方在电话中满口污言秽语,质疑记者对西里村公墓一事的采访,并称自己只是装载土方,担责无妥。
记者针对此事多方追踪,试图与张村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询问调查进展,但对方表示不清楚,需反馈。记者再次联系,另一位值班人员同样予以推脱。随后,记者致电临汾侯马市委宣传部,欲了解该违规倾倒事件的调查进度,以及记者个人信息泄露及遭遇威胁的事宜,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反馈相关情况。
此次事件不仅揭露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同样暴露了基层政府部门在事件处理上的无作为态度。记者在履行职责时不仅难以获得必要信息的配合,其个人安全和隐私亦遭受威胁。
社会媒体上此事已经引发了广泛讨论,网民们对此次记者遭遇威胁事件表示愤慨,认为保护记者安全和新闻自由的社会氛围极其重要。同时也有声音指出,这种对付记者的方式或与一些涉及违法行动的当事人试图压制媒体报导有关,是对记者采访自由的极大挑战。
目前,针对记者遭遇的威胁以及原采访内容所涉及的建筑垃圾违规倾倒问题,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期待有关部门能给出合理解释和妥善处理。我们也将继续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并坚持新闻真实性与独立性,捍卫媒体正义。